日本外交政策论坛 > 文库 > 第二十七期 > 自古以来天皇就具有“象征”意义
社会 ,第二十七期  2016年11月29日

自古以来天皇就具有“象征”意义

君主的权利与后世

山崎 正和 (剧作家,评论家)

山崎正和 (剧作家,评论家)

尽管看似出人意料,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君主国是哪个国家呢?是中国。当然,现在的中国并不存在某个人或某个家族担任君主的情况,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作为君主来统治的。中国共产党只是古往今来历经兴衰的众多王朝之一。

这个王朝的体制非常古老,集权力与权威于一身。欧洲各国和日本的君主没有权力,只通过接受国民的爱戴而君临天下,而中国共产党却运用武力和财力控制着国民,实施自己的统治。同时这个政权又作为权威而君临天下,这可以说是近代很难实现的政体。

中国自古起来就有“改朝换代(易姓革命)”的思想。也就是“改姓、革命”。“姓”是统治者一族,通过“革命”将实施恶劣统治的君主一族换掉,从而建立新一族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革命”的“命”指的是什么呢?“命”是谁给予的呢?是天,或者说是道,由这种超越人类的力量来改变失德统治者的统治。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君主也意味着权力和权威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是可以分开的。汉语里有“王道”和“霸道”两个词,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神圣的“王道”比掌握实力的“霸道”更为尊贵。

耐人寻味的是,在革命过程中,新任君主实际上已经通过暴力革命打败了前任君主,但通常还是会举行形式上的禅让仪式。这是为了表示新任统治者不只用权力打败了旧统治者,还从旧统治者那里让渡了权威。也就是说,仅靠单纯的权力是无法实施政治的。

没有权威,只有权力的君主会害怕遭遇暗杀,片刻都难以安然入睡。即使入睡也需要拥有不被暗算的力量,也就是说要有天道授予的权威。

不仅中国如此,所有历史上的国家都有权力和权威分立的结构。例如,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物中,君王总是和神灵雕刻在一起。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君王的背后需要一种特殊的权威。

随着时代的推移,权力与权威在人类社会中也开始分离。我们可以看到的实例是神圣罗马帝国。在这里罗马教皇与皇帝分立存在,教皇体现权威,而皇帝拥有权力。然而,这种关系中也有微妙之处,历史上就曾发生过皇帝被教皇逐出教会,陷入窘境的事(卡诺莎之辱)。

日本的天皇很早就实施了权力与权威的分离。天皇至少从9世纪的藤原时代起就一直担任权威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看,日本天皇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君主。

权威来自历史的延续

权威实际上可以说是被统治一方在道德方面的义务和忠诚的产物。那么,道德又是什么呢?在文明论中,道德属于常识,来自习惯。在英语中,道德是“ethics”,而这个词则源自表示习惯的希腊语“ethos”。我们在生活中因为各种便利而重复进行的行为造就了习惯,而这些习惯又逐渐演变为具有规范性的道德。

君主的权威也是一种习惯,也就是说这是由时间上的持续而产生的。放弃了权力的天皇置身于政治争端之外,通过长期保持作为统治者的“姓氏”,从而成功拥有了权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天皇权威上升的平安时代,同时也是权力转移至藤原氏手中,天皇大权旁落的时代。反言之,即便是在和歌中写下了“如月满无缺”的词句,极尽奢华的藤原道长也没有想过自己当天皇。要说不可思议也真是挺不可思议的。

到了武士时代,武士们也绝没想过对天皇取而代之。权力与权威的分离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保持。南北朝就是很好的例子。武士阵营之间开战,为了获得统治的正统性,双方都需要天皇这个存在。

分成两家的天皇家族,最终由于双方的政治妥协而恢复成了一家。在此之后,像织田信长这样的实力主义者也从未想过废除天皇。而丰臣秀吉一统天下以后,则向朝廷请求册封自己太政大臣,关白等官位,主动做了臣子。打败了丰臣秀吉的德川家康是征夷大将军,在天皇看来,这不过是一个东部派遣军的首领而已。

日本这个国家没有否定过实力主义的政治。当权者必然追求实力,但不知为什么仅仅有实力还不足够,这种想法一直延续至今。

象征天皇制并非占领政策的产物

从历史上看,几乎没有发生过天皇的权威被否定的事。问题在于其存在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如果天皇拥有权力的话,那将是最大的危机。然而日本运用了战败只是掌权统治者的失败,而权威并没有坍塌的理论,闯过了这场危机。占领军也认为利用权威的做法更好。于是就完善了天皇不掌握任何权力,只是纯粹的权威象征这种形式。俗称的“象征天皇”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然而,按我的观点来说,天皇自古以来就具有象征意义。天皇立志亲政,并付诸实施的仅限于营造了平安京的桓武天皇和南北朝时期的后醍醐天皇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子。不知为什么,在日本天皇亲政总是诸多不顺。基本上不亲政是日本天皇的传统,而现代的天皇也遵循了这个传统。所以,象征天皇制不是占领政策的产物,应该说是占领军顺应了日本的传统而已。

近代的天皇始于明治天皇,尽管大日本宪法将天皇规定为统治者、国家元首,但宪法中明文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这就表明了天皇代表一种精神存在。明治天皇及其周边的人为了追求新时代君主和立宪君主制应有的形象,进行了努力而认真的探索。从结果来看,明治天皇在形式上被打造成了拥有一定权力的君主,但实际上我认为明治天皇依然是象征意义上的天皇。尽管内阁总理大臣由天皇任命,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任命,实际上天皇只是对重臣们推荐的人选进行认可而已。无论是日清战争,还是日俄战争都不是由天皇发起的。国会的开设和宪法的发布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臣们的决定。

相比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更明显地力求成为纯粹代表权威的君主。在民间传说和小道消息中,大正天皇并不像一位真正的天皇,但他所做的和歌却颇有造诣。丸谷才一曾评价他为后水尾天皇之后最有造诣的帝王诗人。如果大正天皇能更长寿一些的话,他作为文化君主,文人君主的名声也许就能确立起来。

昭和天皇与当今天皇的反复摸索

 昭和天皇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中,主动思考并树立代天皇形象的一代君主。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身体力行地践行一夫一妻制的行动就很有启示性。他也是巡游海外,亲自见识、学习了英式君主制“君临天下却不施行统治”的一代天皇。然而昭和天皇在一生中有两次打破了这个原则。第一次是“二二六事件”,第二次是做出结束战争的裁决时。

而日本战败后, 昭和天皇作为“象征君主”的长期摸索实践就开始了。昭和天皇曾发布宣言表示自己并非神明,而是凡人,但他终归是天皇。作为这样一种存在,他应该如何行动呢。他一定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的烦恼和一个接一个的摸索吧。

昭和天皇的摸索实践开启于巡游日本,在国民面前展示风采的行动。让我们这一辈老年人印象深刻的是,昭和天皇摘帽子的动作。昭和天皇将软质帽子拿在手中,轻轻点头示意,但绝不鞠躬行礼。而且,昭和天皇从未在国民面前屈膝。也就是说,昭和天皇不会和国民站在同一高度,而一定是站在高台或车上与国民见面。

过去,我曾有机会向昭和天皇陛下进讲。我与陛下之间大概相隔5米左右。我开始讲话后,陛下似乎很感兴趣,(并拢的)双膝也渐渐打开了。然而我一看陛下的腿,陛下又马上把腿收拢了。陛下的反应与普通人无异,让我觉得非常自然。另一方面,那时的我注意到了另一个现象,即陛下讲话时绝不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陛下的用语中既没有“我”,也不存在“你”。我的进讲结束后,要接受陛下的提问。但陛下不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所以陛下说“认为”的时候,就意味着陛下在指自己,而陛下说“讲”的时候,就意味着在说我。从陛下使用的日语中也能看到摸索实践的痕迹。

我认为,作为近代的象征天皇,其彰显权威的“形式”在当今天皇摸索了近30年后终于到达了完成的领域。

当今天皇的举动与昭和天皇存在明显不同。慰问灾区时,陛下总是双膝跪地,和受灾群众保持同一高度来倾听他们讲话。参加记者招待会时,也会使用“我”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现任天皇陛下维护战后日本和平的努力在近年表现得尤为显著,这从陛下去年访问帕劳的贝里硫岛祭拜战亡人员,祈祷和平的行动中就可以看出。当今天皇陛下的发言有时会与政府有微妙的不同,每每这个时候陛下都会向着和平主义的方向努力。

在当今的天皇陛下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我曾有幸被邀请至皇太子的居所。在美智子皇妃的陪同下,我们三人一同进餐,闲聊。关于皇太子的居所,恕我直言,非常简陋。居所的布局有些不可思议,要穿过主人的起居室才能进入客厅。我想起我在二人的起居室瞥见一个点心盒,盒子上贴着白纸,写着“竖琴弦”。让我感觉与一般家庭没有任何不同。然而客人进门和出门时却有点不一样。皇太子与太子妃并列站在门口,什么客气话也不说,只是鞠躬行礼。没有“欢迎”也没有“再见”的问候。总体上来说,皇太子夫妇待人十分亲切,但见面和分别时却又回归了权威。我想这一定也是皇太子摸索实践中的一个想法吧。

关于现在的皇太子,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那还是他在皇太孙时期,我有幸在他前往英国留学之前得到了与他谈话的机会。我无意中问他,陛下学习历史是受了三笠宫殿下的影响吗?众所周知,三笠宫殿下是古代东方史的大家。然而殿下却回答说,不是。他说:“我小时候在赤坂御所散步时,发现庭院的一角里有一块倒下的石头。石头上刻着‘由此向东,东北道’。看了这块石头,我才知道日本有“道”这种东西,同时也意识到在这个封闭空间以外存在着更广阔的日本。出于对外部世界的向往,我才决定学习交通史”。居心叵测地想,会觉得这番话过于冠冕堂皇。然而这也正体现了他完全彻底地具有作为皇太孙的自我认识。

天皇与皇室的未来

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天皇走过的道路是在近代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如何将象征天皇具体化,如何实现这一形象的不断摸索、实践的道路。其结果就是,包括我在内的日本国民接受了现在天皇一族的形象,并尊敬、爱戴他们。现在几乎不存在诽谤天皇,意图废除天皇制的政治活动。

其中态度有所改变的是日本共产党。在国会的开幕仪式上,天皇将会莅临并发表讲话,但共产党认为这一举动是被宪法禁止的政治行为,所以一直拒绝参加国会开幕式。然而从今年一月的普通国会起,日本共产党也开始出席开幕式,真可谓是一大方针的转变。也是时隔69年的变化。实际上这也可以说是从二战前起就一贯宣扬废除天皇制的共产党的失败。

过去曾有过世界各国相继废除王室,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时期。不过现在这一潮流已经告一段落,人们也重新认识了君主的存在。可以说现在欧洲各国没有任何王室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在欧洲,既有像西班牙这样恢复了王室的国家,也有像比利时王国这样由于王室的存在才得以保持统一的国家。本文的开篇提到了中国,像中国这样直接用权力统治的“君主国家”今后如何发展很难预测。但我认为,在不久以后也一定会向着权力与权威分离的方向发展。因为这是人类历史的法则。

关于天皇体现权威“形式”的理想状态,今后仍将继续进行探索。这其中的确存在着皇位继承顺序等,十分棘手的问题。将皇位继承人限定为直系男性,且维持一夫一妻制,这在生物学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不过,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日本国民应该倾注足够的时间,认真讨论。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在考虑今后的天皇和皇室的理想状态时,将女性也纳入继承人范围是理所应当的。

[译自《中央公论》2016年9月刊,本文经中央公论新社同意翻译转载。]

Managemented by 佐口尚志

返回顶部